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

你的成就感來自何方?

有人問我,我的成就感來自何處?

我的成就感來自於創造(力),這是我成就感的來源。

那麼你呢?親愛的朋友(們),你(妳)的成就感來自何處?
如果你的成就感來自於外境,如:被你幫助過的人獲得改善、被讚美、被嘉獎、被按讚、被羨慕、得獎、打敗對手、... 等,那麼你就會被你所期待的所左右。如果被你幫助的人沒有獲得改善,甚至反過來怨恨你;或你努力半天沒有獲得任何讚美嘉許獎章或打敗對手,那麼,是否要因為這樣而覺得受挫無價值了呢?同理,安全感、價值感、滿足感等也是,如果你需要這些外境來獲得,那麼你就被這些外境牽著走,有就開心自在,沒有就失落無價值。

如果你的成就感、安全感、價值感、滿足感等,不是來自於你自己本身(源頭),那麼你終將受制於你所期待的、依賴的。

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你的成就感來自何方,回到當下跟自己連結,覺察每一個當下,你會知道你的成就感、安全感、價值感、滿足感等來自何方。

圖/文:精靈







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

覺察自己,穿過來自外在的聲音(經驗分享)

我就是我,以下是我過去的一些內在經驗,分享給對認出"外在聲音"(請見:如何聆音內在聲音)有困難的人參考:

一次,在參加某個工作坊的午餐時間,碗中的米飯粘在紙碗上,我拿筷子撥著米粒,試圖讓它別粘在碗上,同時間,我「回到當下」輕輕地感覺這個動作並覺察自己。但也不知道是紙碗材質的關係,還是米飯太粘的緣故,越是撥弄它就越沾粘在紙碗上,持續著這個動作,老實講內心有點發火了。我問我自己,既然如此(撥不下來,撥到覺得煩、覺得怒)為何還要持續這個動作?是我很喜歡做這個動作嗎?也沒有,這個動作已經要讓我發火了。那是我還餓?(我感覺了一下自己)不,對我來說,我剛吃的食物已經夠了,甚至有再多一粒米飯對我來說都是多了的感覺。那為何我還要持續這個動作?是誰在做這個動作?(閃進來)"制約",是制約讓我這麼做的。我從小有一個觀念,就是要把飯吃乾淨,不可以浪費。我想這是家中長輩告訴我的吧!他們經歷過戰亂,食物對他們來說很珍貴。對於這個內在過程,我經驗到的是:透過這樣子的覺察,讓我拿回更多屬於自己的力量,把過去交出去的力量,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收回來,拿回力量、拿回自己生命的主導權,成為自己的主人,而不是被頭腦(腦袋裡的那些想法、聲音等)、制約、情緒等反過來掌控我。


另一個內在經驗

在某一個工作坊快結束時,我忽然意識到"我要錯過了",正當我為錯過而扼腕的同時,一句"思念總在分手後"飄進來,開啟自我催眠、自我安慰模式,接著是"似乎結局有那麼一點不完美的,有那麼一點缺陷的,才是唯美的,才會扣人心弦、念念不忘",然後接下來是"老天爺會做好安排的"。然而當下的一個覺察技巧,讓我忽然意識到,這句話"老天爺自會做最好的安排"是別人告訴我的,"思念總在分手後"也是別人告訴我的,"不完美才叫完美"也是別人告訴我的,要有這樣子的戲碼才會扣人心弦讓人念念不忘,也是別人告訴我的,這一句接著一句,通通都是別人告訴我的。彷彿我有一本很厚很厚的字典(遠比我能想像的厚)隨身攜帶著,裡面全記滿了別人說的話(諸如:"老天爺自會做最好的安排"之類的話),然後我把別人告訴我的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話,串成了我的人生故事。整篇故事裡,幾乎都是別人說的話,就像小時候玩過的一個遊戲,把幾個詞變成一句話,把幾句話變成一段文章或故事這樣,任你隨意安排,但這些字眼詞句統統都要用上。雖然說要把什麼話記進字典裡是我決定的,但那時我才驚覺,原來我一直在拿我的生命在過別人的人生經驗,我用我的生命在經驗別人說的話。原來我(小時候我真的不記得了,但至少這十幾年來)從來也沒有過我自己的生命,過我自己的人生(自以為有 --- 因為是我決定要把什麼話編進字典裡的 --- ,但其實並沒有 --- 都一樣是用自己的生命去經驗別人的人生經驗 ---),我把我自己丟掉了。如夢初醒!  ◠❤◠ 


圖/文:精靈

亦可參見文章:活出自己的真理如何找到自己的真理如何聆聽內在的聲音







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

如何聆聽內在聲音

偶爾會遇到一些個案跟我說,他聽不到他的內在聲音,他不知道他的內在聲音是什麼,要怎麼聽呢?他很認真很用心的想聽,就是聽不到。

首先,「回到當下」把心靜下來是必須的。
接著,你得分辨出這個聲音是誰說的?是來自你的父母、老師、社會、前輩、先聖哲人,甚至是規範等,這些外來的聲音,通常是你"認同"或是不得不服從的聲音。先能認出這些外在聲音不去跟從(讓自己穿過這些來自外在的聲音),進入內在寧靜,這時候你才有機會聽見內在聲音。對大多數的成人來說,內在聲音是那麼的微弱小聲,不進入那個寧靜的狀態,幾乎是聽不到的。

圖:美麗的祈禱境界
文:精靈

PS1:你不一定要知道外在聲音是"誰"告訴你的,起碼知道是"別人"說的就行了,「回到當下」能讓你分辨出來。
PS2:對本文有興趣的人,你可能也會對這篇"覺察自己,穿越來自外在的聲音"有興趣。








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

「回到當下」釋放認同

有時候,就是會因為什麼事情而心情不好,
有時候更妙,不為什麼都能情緒不佳。
你知道為什麼嗎?
回到當下」覺察,便會發現箇中奧妙。

細細覺察可以發現,
當自己認同此刻的情緒,就掉進情緒裡;
當自己認同此刻的情緒,就被情緒佔領;
當自己認同這個事情,就陷在整個故事的腳本裡;
當自己認同過去的某個經驗,就被那個經驗左右人生。
如何跳脫?
並不是從認同變成不認同,是明白「認同」跟「接受」的差距(或說兩者的不同)。

對我來說,
「認同」類似是"我們是同一國的"、"我們站同一邊"、我們一個鼻孔出氣"、"真的!不能同意再多"、"就是這樣"、"同仇敵愾"、"非常貼近幾乎沒有距離"、"沒有其他的可能性"、... 、... 。
「接受」類似是"我承認你"、"我接受你是我的一部分,但我不等於你"、"我知道你正在經驗這樣子的過程"、"陪同陪伴"、"我看著你跟你在一起,但我不是你"、"敞開"、"歸於中心(此指仍然保持著跟中心的連結力)"、"你(情緒/念頭/事件/...)的存在,並不影響我的正常運作"、...、... 。
可能對你來說,你有不同的認知跟見解,
重點不是爭論你的對我的錯,而是認出它,
要先認出來,認出你此刻"正在認同",你才好放開來,釋放它。
你可以用零極限清理,或者歸於中心,跟自己在一起,再次成為自己的主人。

如果你想使用零極限清理,可以參考以下方式:
對不起,請原諒我,我太過於認同我的想法/情緒/觀點/故事/過往的經驗/... /...,我很抱歉。我願意釋放我對這個想法/情緒/觀點/故事/過往經驗/... /... 的認同,請釋放形成這個認同的所有訊息/記憶。謝謝你。對不起,請原諒我,謝謝你,我愛你。
同時讓自己感受到認同離去,你,就回來了。(雖然零極限說,就算沒有感覺還是可以唸,但我本人不喜歡唸半天也不知道有沒有效,像在"唸心酸的"。所以,我在唸的過程中都會去感受確實釋放了,有達到我要的目的,以上純屬個人習慣。)

或是讓自己歸於中心,跟自性連結,感受自己的存在,跟自己在一起,你會知道誰(自己)才是主人,拿回生命的主導權。

如果你沒有辦法直接歸於中心跟自性連結,那麼你可以透過「回到當下」裡各種覺察方式來協助自己。

不管草再怎麼認同水珠的歷程
都不可能成為水珠
圖/文:精靈







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

達到存在的正中心

-- 出處: 靜心觀照 --

濕婆說:「每樣東西都通過知道來感覺:通過知道,自己在空間發光;把人的存在覺知為既是知者又是被知者。

當你知道某些事情時,它是通過知道而被知道的,客體是通過理解力來到你頭腦的。你看一朵花,你知道這是一朵玫瑰花;玫瑰花在那兒,而你在內在,某種東西從你那裏來到了玫瑰花上,某種東西從你那裏投射到玫瑰花上,一些能量從你那裏移動到了玫瑰花上,吸取了它的形式、顏色和氣味,然後再返回,轉遞給你資訊,這是一朵玫瑰花。

所有的知識,無論你知道什麼,都是通過知的能力來顯示,知就是你的能力,知識就是通過這個能力來積累的,但是知道顯示了兩件事:被知道的和知者。當你知道一朵玫瑰花,如果你忘記了是誰知道它,那麼你的知也只是一半。所以,當知道一朵玫瑰花時,有三件事:玫瑰花——被知道;知者——你;和兩者間的關係——知識。

所以知識可以被分成三點:知者,被知的和知道。

知道就像兩點之間的一座橋——主體和客體間。通常,你的知識只是表示了被知道,知者並沒有被顯示出來,通常你的知識就是一種指向:它指向玫瑰,而從不指向你。除非它開始指向你,否則,知識會讓你知道世界,但它不會讓你知道你自己。

所有的靜心技巧都是要顯露知者,喬治戈傑福運用的就是這樣一種技巧,他稱之為記住自己,他說,無論什麼時候你知道某樣東西,總是要記住知者,不要在客體中忘了它,記住主體。就像現在你在聽我說,當你在聽我時,你可以有兩種聽法,一:你的頭腦可以集中在我身上——於是你忘了聽者,說者被知道了,但聽者卻被忘了。

戈傑福說,在聽的時候,知道說者,也知道聽者,你的知識一定是雙向的,指向兩點——知者和被知的,它不該只是流向客體一個方向,它必須同時流向兩個方向—一被知的和知者,這就是他所謂的記住自己。

佛稱之為「正念(Samyaksmriti)」,他說,如果只知道一點,那你的頭腦就不是一個正念,必須知道兩者,而那時一個奇跡發生了:如果你覺知到兩者,被知的和知者,突然,你就變成了第三者——一你兩者都不是。只是努力地去覺知兩者,被知的和知者,你就變成了第三者,你變成了一種觀照。第三種可能性立即出現——一個觀照著的自己進入了本性——因為你怎麼能知道兩者呢?如果你是知者,那麼你就保持固定在一個點上:在記住自己中,你又從知者的固定的點移回來,於是知者是你的頭腦,被知的就是世界,而你則成了一個第三點,一種意識,一個觀照本身。

這個第三點無法被超越,那個無法超越的點就是終極。能被超越的是沒有價值的,因為那時它並不是你的本性——你能超越它。

你坐在一朵玫瑰花的附近:看它,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完全集中注意力,完全注意著玫瑰,好讓整個世界消失,而只有玫瑰留在那裏——你的意識是完全注意到玫瑰花的存在,如果注意是全部的,那時世界就消失了,因為注意力越是集中在玫瑰花上,一切也就越消失殆盡,世界消失了,只有玫瑰花還在,玫瑰花變成了世界。

這就是第一步——注意力集中在玫瑰花上。如果你無法集中在玫瑰花上,那麼移向知者將是困難的。因為那時你的頭腦總是在分散你的注意力。所以集中思想成為邁向靜心的第一步。只有玫瑰花存在著,整個世界已消失了,現在你能轉向內在,現在玫瑰花變成了你能從它那裏移開的一個點,現在看著玫瑰花,開始變得覺知你自己——知者。

在剛開始時,你會錯過,當你轉向知者時,玫瑰花會擺脫意識,它會變得模糊,它會走掉,它會變得遠離,你會再一次來到玫瑰花上,而你會忘了自己,這個捉迷藏的遊戲會一直繼續,但是,如果你堅持,不久你會突然地來到兩者中間,這個時刻遲早會到來,知者,頭腦和玫瑰花會在那兒,而你只是在中間,看著兩者,那個中間的點,那個平衡的點就是觀照。

一旦你知道那一點,你就已經是兩者,於是玫瑰花——一被知的,和知者——頭腦都只是你的兩個翅膀,客體和主體只是兩個翅膀,你是兩者的中心,它們是你的延伸,於是塵世和神聖兩者都是你的延伸,你已經來到了存在的正中心,而這個中心只是一種觀照。






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

感覺「我是(I am)」

-- 出處: 靜心觀照 --

濕婆說:「噢,具有蓮花眼的人,接觸是甜蜜的;當唱歌、觀看和品嚐時,覺知你的存在,發現永生。」

這個技巧是說,在做任何事的時候——唱歌、觀看、品嚐時——覺知你的存在並發現永生:發現在你自身中的脈流、能量、生命、永生。但是我們並不覺知我們自己。

戈傑福在西方將「記住自己」用作一個基本的技巧,記住自己就是來源於這段經文,整個戈傑福的系統都是基於這段經文:記住你自己,無論你在做什麼。這看上去非常容易,卻是非常困難的,你會不斷地忘記,即使三、四秒鐘你也無法記住自己,你會有一種感覺,你是記著的,而突然間,你會移到另外一些想法上,即使有「對,我正記著我自己」這個想法,你也會錯過,因為這個想法並不是記住自己。在記住自己中,會沒有想法的,你完全是空的,而記住自己並不是一個心理的過程,它不是你說「是,我是」。說「是,我是」時,你已經錯過了,這是頭腦的事,這是一個心理過程的「我是」。

感覺「我是」,並不是語言上「我是」。不要將它語言化,只要感覺你是,不要想。感覺!試試看,這是困難的,但是如果你一直堅持,這會發生,在散步的時候,記住你是,並有你的存在的感覺,不要有任何想法,不要有任何概念,只是感覺,我接觸你的手,或者,我將我的手放在你的頭上:不要將它語言化,只是感覺那個接觸,在那個感覺中感覺到不僅是接觸,而且也感覺那個被接觸,於是,你的意識變成了雙向的。

你正在樹下散步:樹在那兒,微風在那兒,太陽正在升起,這個世界都在你周圍,你覺知到它:站上一會兒,突然記起你是,但不要語言化,只是感覺你是,這個非語言的感覺,即使只是一小會兒,就會給你一瞥——那是迷幻藥無法給你的一瞥,是真正的一瞥,只是一小會兒,你就被扔回到你本性的中心。你站在鏡子後面,你已經超越了映射的世界,你就是存在的。而你能在任何時候做到它,你不需任何特殊的地方或任何特殊的時間,你不會說:「我沒有時間。」在吃東西的時候,你就能做它;在洗澡的時候,你就能做它;在走路或坐著的時候,你就能做它——任何時候。你在做什麼都沒有關係,你能突然地記起你自己,然後試著繼續保持你的本性的瞥見。

這會是困難的。有一個時刻,你會感覺到它在那兒,下一個時刻,你已經移開了,一些想法會進來,一些映射會來到你身上,你會被捲入到那個映射中。但是不要悲傷,不要失望,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許多世以來,我們一直與映射連在一起,這已變成像一個機械人一樣地機械化了。即刻地、自動地,我們被扔入了映射中。但是即使只一小會兒,你已有了瞥見,這在剛開始時已足夠了。為什麼是足夠的呢?因為,你永遠不會得到兩個時刻在一起的時候,只有一刻始終與你在一起,所以如果你能有一個時刻的瞥見,你就能保持在其中。唯有努力是需要的——一種不斷的努力是需要的。








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

選擇喜悅

-- 出處: 靜心觀照 --

阿布杜勒(Abdnullah)

有一個蘇非神秘家,他一生都保持著快樂——沒有人曾見過他不高興,——他總是在笑,他就是笑,他的整個存在就是一種慶祝的芬芳。在他年老的時候,當他快死了——躺在他死亡的床上,而仍然在享受著死亡,歡快地笑著——一個門徒問道:「你讓我們感到困惑,現在你快要死了,為什麼你還在笑?它有什麼滑稽的呢?我們感到如此的悲傷,許多次我們想請教你,在你的生命中,為什麼你從來不悲傷。但是現在,面對死亡,至少人是應該悲傷的,而你仍然在笑!你是怎樣做的呢?」

那個老人說:「這是件簡單的事,我曾經問過我的師傅,我去找我的師傅時還只是個年輕人,還只有十七歲,已經是痛苦的了,而我的師傅老了--七十歲,他正坐在一棵樹下,無緣無故地在笑,那兒沒有一個人,也沒有什麼事發生,沒有人講過笑話等等,而他正捧著肚子在笑,我問他:‘你怎麼了?你是瘋了還是怎麼了?’」

「他說:‘有一天我也曾像你一樣的悲傷,然後我開始明白這就是我的選擇,這就是我的生命。’」

「從那天起,每天早上當我起床時,第一件事我要確定的是,在睜開眼以前,我對自己說:‘阿布杜勒’——那是我的名字——你想要什麼?痛苦?喜悅?今天你要選擇什麼呢?然後結果總是我選擇喜悅。」

這是一種選擇,試試看。在早上你從睡眠中醒來的第一刻,問你自己:「阿布杜勒,又一天了!你的主意是什麼?你選擇痛苦還是喜悅?」

而誰會去選擇痛苦?為什麼呢?這是如此的不自然——除非人感覺在痛苦中是喜悅的,但那時你也會選擇喜悅,而不是痛苦。







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

「回到當下」破除幻相

可曾留意過自己在走路時也超忙的,
明明就自己一個人獨自走在街上,
腦子裡還想著甲乙丙丁或什麼什麼事。

回到當下」來,這裡沒有別人只有自己。
 我正在做的事是這件事,不是別的事。

姑且不論現實生活中看得到的是否為眼睛業障重,
但,此刻腦子裡出現的人肯定是幻相呀!
又何苦把幻相甲乙丙丁找來陪自己走路呢?
(這樣很恐怖吧!??)
強烈地告訴自己,此時此地,只有自己在走路,
腦中的甲乙丙丁並沒有出現在此時此地。
此時此地只有自己,沒有甲乙丙丁或什麼什麼事。
如果腦中的那件事真的那麼重要,請立刻停下腳步去處理,
否則,請「回到當下」破除幻相,
讓自己全然地活在此時此地吧!

可把走路,代換成任何正在做的事,也是一樣的道理呀~
比方說正在睡覺,明明就一個人躺著床上睡覺,或是和枕邊人一起躺著,
偏偏還想著客戶、同事、老闆、張三李四、老王小李,還是瑪麗蓮夢露。
這張床就這麼點大,擠得下那麼多人嗎?(半夜裡,這樣更恐怖吧!??)
還是安心地睡覺吧,現在躺在床上的只有自己(或和枕邊人)沒有別人了,
別再把這些幻相們拉進來陪伴自己了。好嗎?

圖/文:精靈





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

「回到當下」做我願意做的那件事

每天每天不斷不斷地練習「回到當下」,
發現只需要搞清楚一件事,
然後願意讓這件事情發生,
這樣就行了(或者說這樣就夠了)。

要搞清楚什麼事呢?
現在,就是這個片刻,
我要(願意)經驗什麼?
我要(願意)讓什麼事情發生?
然後真的讓自己放手這麼做,
結果就會真的發生。
這感覺有點像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」裡面形容的:
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,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。
而且可以是輕鬆不費力地完成,
但有趣的是,
很多事表面上看起來是偏向不可能的任務、堅苦的、有阻礙的。

回到當下」專注在「我要(願意)」它發生的那件事情上面,
其他的都不多想,事情會進展的很順利。
當有阻礙產生,持續專注在「我要(願意)」它發生的那件事上,
就會找到方法穿越(或說突破)遇到的障礙。
穿越過後,會發現:
新的方法或模式,感覺就像是舊版升級upgrade。
穿越後的自己再回頭看同一件事時,
也會有一種像是在用「全新的眼光」來看待的全新感受。

回到當下」跟自己"這個片刻真正要(願意)的那個意願"在一起,讓它發生吧!

我願意讓部落格創作為我創造出金錢
我願意讓金錢流入充沛我的生活
我願意快樂,
我願意幸福
我願意做我自己, 過我自己想要過的生活, 享受我自己的生命
我願意做我自己做到最好
我願意健康
我願意喜悅
我願意富有
我願意合一
我是誰? 我就是意願, 願意的那一個

圖/文:精靈







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

如何找到自己的真理

圖/文:精靈
讓自己「回到當下
讓問題與答案在心中沉澱下來
帶著想要知道自己的真理的意圖
跟此刻所有的感覺、感受、情緒、想法等(如果有的話)
待在一起一會兒

漸漸地
你會知道
什麼是真的
什麼是假的
什麼是別人的
什麼是自己的

只需要你真的願意這麼做


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

「回到當下」瞥見一體性

今天與大學同學聚餐,餐後我們走了一段路去捐血。行進間,我不斷地做"內外覺察"(同時向內向外覺察),同學講我就聽,邊走邊聽邊覺察內外。

透過覺察,我感覺到,此刻我們之間的連結,正藉由說與聽進行著。一方透過說給出能量,一方創造出一個敞開具接受性的空間,透過聽來接受能量,而說的那方,則是接受這個空間並繼續(給出)表達。雙方同時都有給出與接受的能量,在這個片刻就這麼相互運作著。

於此同時,向外覺察的部分,我聽見了小鳥的叫聲,看見天上與平常不同樣貌的雲,還有十字路口正中間的一起交通事故。對內覺察的部分,除了感受到與同學間那股能量流動的連結力外,也感覺到跟整個存在的連結是在的,跟自己的連結也是在的。此刻,有一種"一"的感覺,大家都是一體的(連在一起的),整個存在正和諧地運作著(包括那起交通事故,存在於整個存在的畫面中亦無違和感)。 -- 2016.11.07

圖/文:精靈
註:
「一體性」在各門各派各書籍的闡述很多,其中一種解釋是: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密切連結著,並非彼此孤立與週遭世界分裂,彼此和諧存在。







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

猶豫不決時,「回到當下」讓渴望做主

這兩天,天氣大好,是郊遊的好天氣,

原想著去A地,忽然又閃出也好久沒去B地了,實在很難決定,
在猶豫不決時又閃出C地,這下可好,是來亂的嗎?呵~

我沒急忙下決定,也沒讓這ABC擾亂我,
繼續為出門做準備,沐浴、收拾物品、帶齊出門要用的東西。
我「回到當下」放慢頭腦運轉速度,讓能量來到心,
一邊持續準備動作,一邊歸於中心。
忽地,我有了答案,
A地是我渴望的(是我真的想要的),
B地是我腦袋認為需要的,
C地真的是來湊一腳的,哈!搞定!

2016.11.05 汐止公園的櫻花
圖/文:精靈







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

承諾自己讓事件回歸中性

最近有個很深的感觸
人們相當"習慣於"
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他看到的
這不明底蘊的行為模式我也有過
有人看到一個影就生一個仔
有人用批判來完成
有人用放大誇張來呈現
有人丟給對方一些莫須有的罪狀
但不管是用什麼方式
往往結果就是進入編劇本模式

好消息是
一個習慣可以被養成
也可以被終止
需要願意終止這個習慣

比方說
我看見這個人在跟我講話時皺了一下眉頭
也許是他想到什麼事沒做
也許是他身體忽然不舒服
也許是他眉毛癢
有這麼多的也許
就偏偏要解讀成
他對我說的話不認同、有意見/是不是我說錯了什麼/... ...
真的想知道為何皺眉就開口問
猜,只是在玩一個猜錯或猜對的遊戲而已


就是那個談話間忽然皺眉的人
皺眉的原因是有一根頭髮忽然飄過
那是身體自然的反射動作
避免頭髮掉進眼睛裡
與對方說話的內容一點關係都沒有
然而我看到對方糊思亂想的腦袋
這情形我也有過
當我看著對方的反應
我完全明白糊思亂想的可怕
頭腦就是喜歡製造一些合理或不合理的劇場
僅管事實完全不是腦袋想的那樣

最近看到類似這樣的狀況一再出現
更讓我堅信「讓事件回歸中性不妄加臆測」的重要性

以下是「回到當下」裡,其中兩個覺察練習-
「看」的練習、「我有一個想法」練習
分享給有需要的人:

.看的練習:單純的看,不加以評斷、分析、批判。
例如:
這個人穿搭好醜,這是個人主觀意識
這個人穿大紅色的衣服,大綠色的褲子,這是客觀的、中性的
留意覺察你在看的過程中,出現什麼想法、念頭、情緒、感受、身體反應等。

.「我有一個想法」練習:認出想法,跟想法拉開距離
例如:
這個人穿搭好醜,當你認出、覺察到你有這個想法時,是的,它就只是個想法。
你可以說,我有一個想法「這個人穿搭好醜」
承認這是你所有想法中的其中一個想法,同時你也很清楚想法並不等於事實
也許這個人正要去參加什麼採街活動、什麼派對、
或是正在進行什麼色彩療癒,誰知道呢?
更何況美醜這檔事純屬個人主觀認定

讓事件回歸中性
可以消弭人我間的誤會、隔閡與距離
創造一個更敞開、更具接受性的空間



圖/文:精靈

註:
「我有一個想法」的三個重點:
*「我有一個想法」跟「靜靜的觀照」、「看著念頭來看著念頭去」有什麼不同?
如果你這麼問我,那我的回答是"距離",你跟念頭之間的距離有多遠,你有多認同這個念頭。如果你非常認同這個念頭,被這個念頭影響,甚至有情緒、跳入黑洞,那麼「我有一個想法」可以立刻幫助你跟這個念頭拉開距離(如果它不影響你,那就讓它像浮雲飄過;又好像有個路人甲從你面前走過,你應該也不會特地把他拉住,看看他身上有什麼配件吧)
當你這麼做時,頭腦的編劇本模式也跟著停止,因為你很清楚這只是一個想法
另外,有時候我也會配合零極限使用,比如:
我有一個想法他在騙我,這只是我的一個想法,對不起,請原諒我,謝謝你,我愛你。
我有一個想法是他根本不喜歡我,是我自己自作多情,對不起,請原諒我,謝謝你,我愛你。
我有一個想法是我這樣做好糗,對不起,請原諒我,謝謝你,我愛你。
... ... .... ... 等等等。







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

2016.11.04 「我是誰」五分鐘覺察

這個片刻,
我對回到當下的認知是:全然地做眼前正在做的事。
什麼叫"全然地"?就是每一部分的自己,
沒有任一部分是飛走的、神遊的、分心的、抽離的、不在的。
簡單講"吃飯時吃飯、走路時走路、工作時工作",全然地活著。

我對"跟自己在一起"的經驗是 ...
如果要用一個字眼來形容,我會說是"臨在",
比較不會使用"放空"這兩個字。

"臨在",
可以是全然地跟自己在一起做一件事,也可以是什麼都不做,
但即使是不做什麼事,也都可以感覺到自己的"在"。
對我來說,這樣的狀態跟跟放空、發呆,是有一點距離的。

我是誰?
我喜歡回到當下的自己
我喜歡臨在的自己
我喜歡跟自己在一起時的自己
我也喜歡全然地跟自己一起去做一件事,
跟一個朋友聊天、跟家人一起看電視、專心工作、有覺知的走路、... ...

圖/文:精靈

這是我,
能在一天之中,經驗越來越多喜歡的自己,
有越來多的時間,跟喜歡的自己在一起的人,是我。

2016.11.04 23:50-23:55








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

《淋浴淨化》

-- 出處:室友瑛 --

􀀩『打開蓮蓬頭,讓水從頭頂流經全身上下,帶走所有多餘的能量。』

當蓮蓬頭噴出大量水花時會產生瀑布效應,空氣中便出現對人體有益的負離子。我們在淋浴中吸收大量負離子時,就能加速消除疲勞、促進新陳代謝、提高免疫力,並能有效的鎮靜情緒。

在印度古老的《吠陀經》中提到,水就是藥,水能夠洗滌身體與心靈的疾病。

在穆斯林的儀式中,也有全身淋浴式沖洗「大淨」,阿拉伯語稱「渥斯勒」(Ghusl),是伊斯蘭教徒進入禮拜殿誦讀《古蘭經》前的一種淨化方式,意即「除汙淨體以潔誠敬事真主」。

當一天辛勞的工作結束後,或遇到創意瓶頸,或感到身心俱疲時,你可以打開蓮蓬頭,全神貫注地讓水從頭頂流經全身上下,並觀想不只是沖走身上的灰塵,更洗淨頭腦的垃圾與內心的不平衡。

當身體和心智都從煩人的雜事中解脫時,你的生命又能再度開闊從容了。: )

§ 靜心小練習:
1. 打開蓮蓬頭,讓水從頭頂流經全身上下,必須徹底洗淨身體的每一個部位。
2. 有別於往常地洗澡,你必須更有意識的去清洗身體每一個部位,且告訴自己在清潔身上污垢的同時,也在淨化內在所有多餘的能量,並轉化為光的力量。


圖:精靈

實作心得:
#讓自己帶著意圖讓那些老舊癈棄的能量離去,用這樣的方式沐浴,
我覺察到,我手會自然地在一些平常沒那麼在意、注意的關節上多滑兩下
感覺像是要把卡在骨頭綘裡的也洗乾淨,蠻特別的經驗。(精靈)
#真的很認真地這麼做的時候,真的有很輕鬆的感覺。(精靈)
#另外,我發現肌肉酸痛時這樣用,很好用哦(要有意願讓酸痛離開),相當舒服。(精靈)
#剛剛稍微嘗試了一下,感覺真的比較舒服耶。(讀者)






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

2016.11.02 「我是誰」五分鐘覺察

圖/文:精靈

我是一個越來越拿回自身力量的人

把在不覺知狀態下給出去的力量
一部分一部分慢慢收回來的人

過著自己想要過的生活的人

活在自己的信念下, 活出自己的真理的人

感覺生活越來越輕鬆、輕易、自在、有趣的人

一個越來越跟自己在一起的人

有時候會有些煩惱、有些擔心
但不管怎麼樣都有找到出路、解決之道的人

這是我, 我就是這個人

2016.11.02 23:35-23:40






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

活出自己的真理

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、價值感、價值觀

活出自己的真理,不是別人的

過自己的人生,不是別人告訴我們要怎麼過的人生



允許自己用自己的真理活出自己的生命

不是拿自己的生命去活在別人的經驗裡

把別人的生命經驗當成自己人生的目標



讓自己

活出自己的真理 享受自己的生命 過自己的人生

圖/文:精靈

如果你對「回到當下」有興趣,那我會告訴你什麼方法可以回到當下,
但我不會告訴你什麼是你的真理,因為你的人生是由你主導,不是我說了算。
如果你模糊不清,我會協助你釐清,但不會是我來告訴你! ^_^







訂閱:使用E-Mail 訂閱全站

謝謝您的閱讀,祝您圓滿豐盛~

廣告看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