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W: 「使用者付費」的大自然
-- 原文出處 --
「使用者付費」的大自然 2009/08/21
【王麗娟譯】
乘船沿著哥斯大黎加「天比斯克河」從事生態旅遊時,我看見一隻鱷魚幾秒內一口吞下一條巴斯魚。在靠近河岸處,這隻鱷魚從泥濘中抬起頭,嘴裡咬著一隻掙扎的魚。牠以利齒咬了兩下,接著微微張開嘴,即將整條魚送入肚中。我從未見過這種景象。
直到現在,哥國全境的生物多樣,仍令觀光客嘆為觀止,拜一套哥國特有的生態保育系統之賜,該國有四分之一以上土地被列為保護區,而這套哥國為保育該國豐富動植物而設置的系統,值得許多國家學習。
我到過的國家中,以哥國最主張經濟成長與環保應該互惠並存。該國的整體經濟成長策略獨樹一幟,亦即在追求成長時,同時將所有事物列入考量。化學廠賣肥料卻污染河流,農場販售香蕉卻摧毀吸收碳與保存物種的森林,不算真的經濟成長。而人們使用大自然即必須付費。在這項名為「環境服務費」政策中,沒有人可再免費享用氣候、水、珊瑚、魚和森林。
這項過程始於1990年代。當時,位處兩大陸與兩大洋交接處的哥國,深刻體認到自己的生物多樣是何等豐富,且該國的經濟前景繫於保護它的生物多樣。因此,哥國首開全球先河,將能源、環保、礦冶、水資源全納入一個部中。
該部2002年到2006年的部長羅德里蓋茲說:「在哥國,環境部長同時是能源、採礦、水與天然資源的決策者。」他指出,多數國家將「環境部長邊緣化」,認為環境部長只是封鎖資源,而不是創造價值的人。他們的工作是對抗只想開採廉價石油的能源部長。
哥國將能源與環保職權交到同一部長手上後,現為「國際保育」組織副總裁的羅德里蓋茲說,「在解決問題上,哥國產生了新思維。環境部門開始影響能源決策:『你看,你想找廉價能源,最後發現最便宜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。所以,不要僅著眼於未來的6個月;要想想未來的25年。』」
結果,哥國大舉投資水力發電、風力、地熱,且今天哥國逾九成五的能源來自再生能源。
反觀1985年時,哥國還是五成水力,五成石油。而更有趣的是,哥國5年前就發現自己的石油,但決定禁止開採,以免汙染該國的政治與環境!天底下有哪個國家會對石油開採設禁?
羅德里蓋茲還協助推動一項先驅概念。他指出,像哥國這種仰賴觀光與農業的國家,其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,為經濟成長的推力,而享用生態即應該付費。現在,大多數的國家並不重視經濟活動的「外在之物」。因此當電廠污染空氣或是河流、破壞濕地,或是導致魚獲枯竭、河流淤塞時,這項成本從未加到人們的電費帳單或反映在鞋子價格上。
哥國的觀點為,協助完整保林以及維持河流乾淨的地主,應該獲得報酬,這是因森林可維護集水區,避免河流淤積,讓下游的水壩主人、漁民、農民、生態旅遊公司受惠。森林還有吸收碳的功勞。
為了付費給這些環境服務,1997年哥國開始課徵碳排放稅(化石燃料售價的3.5%),並以它設置一項全國性的森林基金,付費給保護周遭森林有功的原住民部落。哥國另外實施了一項水資源稅,一些用水大戶,例如水力發電水壩、農民、飲用水的製造商,必須付費給上游的村民,以維持河流的原貌。羅德里蓋茲說:「我們有7000人是水稅與碳稅的受益人。它成了窮人收入的主要來源。哥國的森林不再遭到濫伐。哥國的森林數是20年前的兩倍。」
在辯論新能源的前途之際,我們必須記得,大自然提供無數的經濟服務,例如碳固存、水過濾、可供觀光的自然美景等。
若是政府於制定政策時,無法認清這點,並付費給維繫大自然這份能力的人,一切將脫序。我們與大自然將同時變窮。
更糟的是,我們的帳單越積越多,包括改變氣候的溫室氣體、石油獨裁、生物多樣消失,並將這些債務留給子孫,讓他們晚點再付。唔,該是停止晚點再付的時候了。晚點可能會為時太晚!
(王麗娟譯/作者Thomas L.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) 【2009-04-13/聯合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