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

羯臘摩經Kalama Sutta

-- 出處 --


羯臘摩經Kalama Sutta 『不要只因聽到看到,接觸過,就相信任何事物,除非你因自己覺知共鳴而相信時,就去依信力行吧!(——x o)』

Xoleong Sheng Yung 寫於 2011年1月2日 13:16
警告:『不要直接相信任何聖人,偉人的話,甚至這把『10條不信法則』的文字都不能直接相信,除非你因自己覺知共鳴而相信時,就去依信力行吧!』


連篇廢話之前言(可略過)
x o:時代變遷,科技日益發達,知識已通國界,然而很多時候我們仍然活在迷信中,被耍!被操縱!被利用!被欺騙!被誤導!被牽著鼻子走! 科學的迷信,宗教的迷信,知識的迷信,思想的迷信,看法的迷信,謠言的迷信,乃至自己陷害自己的迷信中。雪亮的眼睛,敏銳的耳朵,清醒的頭腦,常常能讓我們擺脫錯誤的觀念,不活在他人的價值觀中,也不活在自己的看法和自以為是中,做個能像X-Ray照破一切的覺醒之人。

看到以下的Kalama Sutta時,令我眼前一亮,如沐春風,至少,彷彿有一把尺,一個方程式,一盞明燈,幫助我們能夠看清一切。以下文章,與你們分享。據說,古時候,印度的卡拉馬(kalama)民族,住在地理位置很好的城市,常有世界各地的商人,遊者,學者常出入其中,讓其知識百花爭鳴,卡拉馬人因之成為思想上非常強盛有學問的民族,然而,各種說法與教義太多,又互相誹謗,抵觸,讓他們非常疑惑......

附記:如果你們產生共鳴,覺得還可以,就分享出去吧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羯臘摩經Kalama Sutta


當時,卡拉瑪人們來見世尊。一些頂禮世尊後坐到一旁,一些卡拉瑪人頂禮世尊跟世尊談一些話後才坐到一旁,一些報告他們的姓名、字型大小後才坐到一旁。有卡 莎布塌區的人坐在一旁跟佛陀世尊說:「我畢恭畢敬地頂禮世尊,請問世尊:有一些婆羅門和出家人,來到卡莎布塌區,他們說自己的法是最好的,而看不起別人的 法,說別人的法是卑微的。但別的出家人和婆羅門當他們來到卡莎布塌區,也是說自己的法是好的,讚美自己的法,而看不起別人說的法,說別人的法是卑微的。我 禮敬世尊,我們很懷疑在他們之中,哪些法是真的!誰的法是謊言呢?」世尊說:卡拉瑪人們!你們的懷疑是對的,你們是應該懷疑的,是應該的。卡拉瑪人們!你 們要:
一、不因為他人的口傳、傳說,就信以為真。
二、不因為奉行傳統,就信以為真。
三、不因為是正在流傳的消息,就信以為真。
四、不因為是宗教經典書本,就信以為真。
五、不因為根據邏輯,就信以為真。
六、不因為根據哲理,就信以為真。
七、不因為符合常識外在推理,就信以為真。
八、不因為符合自己的預測、見解、觀念,就信以為真。
九、不因為演說者的威信,就信以為真。
十、不因為他是導師、大師,就信以為真。


羯臘摩經(KalamaSutta)全文-繆樹廉譯


有一次,佛世尊帶領若干弟子到羯臘摩人的村落去,在那裡佛世尊的智慧、功德和神聖,是眾所週知的。於是羯臘摩人集合起來,向佛頂禮,並對佛說,許多僧侶和 婆羅門曾屢次來訪問他們,向他們說教,都宣稱自已的教義是最好的,且又互相攻訐,因而羯臘摩人感到困惑,不知誰的宗教對,誰的宗教錯,由於曾聽說佛世尊所 教的是最好的宗教,他們乃求佛世尊為他們釋疑,以使他們能夠得知真理是什麼。
佛世尊回答他們說:你們懷疑(的態度)是對的,因為這根本就是一件可疑的事,我告訴你們所有的人,不要相信你們所聽到的,那就是說,當你們聽到任何人說, 這個特別好,或這個非常壞的時候,不要相信。不要與自已辯論,心想如果不是真的,就不會說的那麼確定,這麼一想,就(會)信以為真了,也不要因傳統是多代 多處傳下來的而(輕易)信仰傳統。
不要因為謠傳如此或許多人這麼說而相信任何事物,不要認為謠言或多人之言就足以証明那是真的。
不要只因為某位先賢的書面聲明被提出來而相信,不要就此肯定該作品曾被那位元賢者校正過,就肯定該作品可以信賴。
不要相信你們的幻想,認為某一念頭既然如此奇特,那麼它必定是某一神祗或不可思議的生靈灌輸給你們的。
不要相信猜測,那就是說,不要任意假設某事為起點,從而獲得結論,這等於是先算二、三、四,然後才確定什麼是一。
不要因為你們認為有類似之處,即在事物或事物之間有相應之處,而相信,如因看見水在盆中而相信世界一定有圍牆(印度傳說中的鐵圍山),或因看見樹影而相信一定有須彌山,或因房舍城鎮皆有建築師而相信必定有一造物主。
不要相信你們習慣而戀著的就是真理,因為每一個國家都相信自已本國的服飾和語文優於他國。
不要因為告訴你們的人看來可信而相信他的話,譬如當你們看見任人有感人的外表,就推斷他一定聰明可靠,或當你們看見任何人有超出常人的職權或才能,就相信他的話,或者想大貴人應得到信任,因為他若不是好人,國王決不會提名他到如此高的地位。
不要就憑老師或師父的話而相信,不要只因他們相信和修行,你們就跟著他們相信而修行。我告訴你們所有的人,你們必須親知這是惡,這是該罰的,這是賢者所譴責的,信仰這種(惡的)東西,於人非但無益,而且會招致悲哀,如是知已,即應遠離。
我要對你們住在此村的每一人說,回答我這個問題,貪,即貪婪;瞋,即憤怒和野蠻,癡,即愚癡和無明,當此三者或其中任何一個在人心中生起時,結果是有益呢還是無益?他們回答:「世尊啊,無益!」
於是佛世尊繼續說:「有貪瞋癡的人殺生、偷盜、犯邪淫、說謊話,是不是這樣呢?」他們回答:「如世尊所說。」
佛世尊繼續說:「貪、瞋、癡、殺生、偷盜、犯邪淫、說謊話,這些是好呢?還是壞呢?是對呢?還是錯呢?是為賢者所讚許呢?還是為賢者所譴責呢?它們難道不是無益的和憂患之因嗎?」他們回答:「如佛世尊所說。」
佛世尊又說「因此,我告訴你們,不要只因聽到就相信,但是,當你們親自覺知某事為惡時。即應禁戒。」
然後佛世尊又教導他們何者為善:「如果你們中間有任何人親知那一件事是善,不是惡的,是賢者所許,是有益的,是能產生幸福的,那麼他就應依信力行,我問你們,無貪即無貪瞋,無瞋即無怒,無癡即無愚,這些是有利的?還是無利的?」他們回答:「是有利的。」
佛世尊繼續說:「不貪、不瞋、不癡的人不會殺生、偷盜、犯邪淫、說謊話不是這樣嗎。」他們回答:「如佛世尊所說。」
於是佛世尊問:「不貪、不瞋、不癡、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犯邪淫、不說謊話,這是好呢還是壞呢?是對呢?還是錯呢?這是為賢者所讚許呢?還是為賢者所譴責呢?是有利和趨向幸福呢?還是不如此?」他們回答:「是好的,對的、賢者所讚許的,有利的,趨向幸福的。」
佛世尊又說:「因此我教導你們,不要只因聽到過就相信,但是當你們因自已覺知而相信的時候,就應依信力行。」
佛世尊繼續說:「聖人必須不貪不瞋不癡,並且一定要熟暗四無量心(Brahmaviharas)即:
慈:自已所追求的幸福,願一切眾生皆能享有;
悲:對一切眾生修悲心,願他們一切都能免於地獄或其他惡道所有憂患,就如看見朋友生病,希望他康復的心比什麼都強一樣;
喜:以一切眾生為樂,就像遊伴彼此遇見時那麼高興;
捨:使心保持平衡和公正,不厚此薄彼。」

在今日,人們可以學到經濟上、社會上和科技發展上的許多不同方法,大學裡教授一切的事物。因此,僅就精神層面而言, 單在泰國就有那麼多的老師,那麼多種對佛陀教義的解說,那麼多的禪修中心,沒有人知道應該接受哪個教義,沒有人知道哪個修行法門才是可以遵循的。因此,我 們可以說是落入和羯臘摩人一樣的處境。


佛陀於是告訴他們——以及我們,不要立即接受或相信任何事情,他告訴我們十個應該注意的基本要點,以免成為他人的知識奴隸,包括成為佛陀本人的知識奴隸。這些原則使我們選擇真正可以讓苦止滅的教義,佛陀於《羯臘摩經》中所說的十個範例:

1、不因傳說而輕信:不要因為某件事,長久以來經常被提起,就接受或相信,這種輕信的態度是缺乏大腦者的特色。就如同許多泰國人相信生在「摩年」的人一定 會發生噩運一樣。(摩年是傳統十二年一迴圈的泰曆中,開頭是「摩」音的幾年,亦即第五到第八年——小蛇、大蛇、馬年、羊年。)

2、不因傳統而輕信:不要因為某些事情已形成傳統就相信,人們常會模仿他人,並把這個習俗傳承下去。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,兔子被樹上落下的果子所驚嚇,因 而落荒而逃,其他動物不明究裡,也跟在它後面全速奔逃,它們是如此地驚嚇,以致激起愈多的動物跟在兔子後面狂奔,大部份的動物因此踉蹌跌倒,摔斷了頸子, 有的墜落懸崖而死。只因為傳統,模仿他人而做的任何畢缽舍那(智慧禪)的修習,也將導致類似的結果。

3、不因謠言而輕信:不要僅因為消息已經傳遍整個村落,甚至全世界,就加以相信或接受,只有愚人才會輕易接受這樣的「謠言」,因為他們不肯運用自己的智慧。

4、不因經典記載而輕信:不要因某事在經典上有記載,就接受或相信。「經典」這個字用於佛教的典籍,是指書寫或刻寫於合適材料上的任何事物。不要把口傳的 記誦教義和經典相混淆,經典易受到人為的操控,能被人類的手所創造、改良和改變,所以我們不可以輕率相信上面的每一個字。我們必須運用自己的分辨能力,以 抉擇那些可以用於止滅苦的文字。每個佛教教派都有所宗的經論,這些經論之間又有所差別。

5、不因邏輯推理而輕信:不要因為某事正好符合邏輯推論而相信,這只是用以找出真理的方法學之一,邏輯可能因資料或方法的不正確,而導致錯誤。

6、不因學說推論而輕信:不要僅因某件事基於某一學說觀點而言是正確的就相信。在最近,這個字我們稱為「哲學」,但在泰國,我們又把英文 「philosophy」譯成「般若」(出世間智慧),印度人可能無法接受這樣的譯法。因為「學說」僅指某一種觀點,並非如「般若」那樣是最高的和絕對的 智慧,「學說」只是思想的一個流派,是基於假說或假定所做的推論,如果推論過程,或假說的選擇不適當,學說可能就不正確。

7、不因符合常識判斷而輕信:不要以為某事正好符合個人的常識判斷,就相信或接受,這樣僅是基於個人思考傾向所做的粗略判斷,我們太喜歡這樣的判斷方式,以致養成習慣。誇大吹噓的哲學家大量使用這種方式,並認為這樣做是聰明的。

8、不因預設成見而輕信:不要因某事與個人預設的觀念或理論相符,就予相信。個人的看法可能是錯誤的,或我們實驗驗證的方法是不正確的,這些都無法導向真理。接受與我們理論相符者,似乎是科學的方法,但事實並不一定如此,因為它的驗證與實驗,可能是不充分的。

9、不因說者外表而輕信:不要因為說者外表看起來可信即予相信,外表和一個人實際的內在知識不一定等同,我們常可發現外表可信的人,說著不正確或愚蠢的 事。在今日我們必須小心電腦,因為輸入資料與操作它們的程式設計師,可能輸入錯誤的資料,或做不正確的操作,不要這麼地崇拜電腦,如此做就違反了《羯臘摩 經》的這個原則。

10、不因師長所言而輕信:不要因為這一位沙門或宗教師是我們的老師就予輕信。佛陀提出此重要一點的目的,無非在說明沒有人應該成為他人知識上的奴隸,甚 至包括佛陀本身。佛陀特別強調此點,也有弟子,如舍利弗,堅持這個原則的實踐,他們不在聽聞當下即相信佛陀的話,但經過適當地思維以及實踐的驗證後,他們 就會相信。想想看這個世界上,有沒有其他任何一位宗教師,給予弟子和聽眾這個最高的自由!所以在佛教中,沒有獨斷的體系,沒有未經個人簡擇之權而必須相信 的壓力,這是佛教最偉大、最特殊的特質,它使得佛教的修習者不致淪為他人知識的奴隸。

《羯臘摩經》的十個原則,是堅實的防線,避免知識依賴,或個人的不成自我:意即個人于聽聞時,忽視了自己的智慧與知識,在佛法的語言中,這叫作「他人之 聲」。當聽聞別人的話語時,必須全心注意。我們沒有理由去相信所聽聞的話語,但如果它真的造成苦的止息,這時我們就可以百分之百的相信。

《羯臘摩經》的原則適用於任何一個人、任何地點、任何世紀,以及任何一個世界——即使是天界。現在這個世界因通訊技術而縮小,資訊的交換簡易而快速,人們 可以從地球上的各個方向和各個角落接收到知識。在這個過程中,他們不知道去相信什麼,以致落入和羯臘摩人一樣的處境。真實而言,《羯臘摩經》成了他們的皈 依之處,請給予此經應有的重視與學習,想想看它是佛陀所給予的最大寶藏,它是給全人類的禮物,只有太過愚癡的人,才無法由佛陀的這個勸言中得到利益。
最近發現到很多人都會討論關於經典和佛法的真偽,還有如何分辨真偽,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,它表現出大家對於真理的渴求。上面就是佛陀當時為卡拉瑪族人 解說的十項面對道理時應有的態度。這十項只是經文的一部分,過後佛陀講到的是升起貪嗔癡是善或不善,無貪無嗔無癡是善或不善等等,從而讓我們自己判斷自己 應該走哪一條路或做出哪一個選擇。 我們都知道佛陀強調以戒為師,依法不依人,以自歸依,他給了我們很多把測量真理的尺,例如這部經,還有三法印等等,所以當我們聽到一些道理的時候我們自己 是能夠以這些尺來衡量它們,而不需靠外在的人或力量。佛陀當然曉得在他般涅磐後的眾生將遠不如他,所以佛陀並沒有指定任何人作為我們的依靠,而是給了我們 這些尺。一個還有煩惱,對解脫道還不瞭解的人如何能夠給我們完全正確的真理?只有已經到達解脫的我們才能說他對解脫道已經瞭解了。當然我不是說其他人對我 們的修行都是多餘的,佛陀也很強調善知識,在這裡我要講的是,我們自己是可以也有能力去辨別何謂真偽,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善用佛陀給我們的尺。

『不要只因聽到看到,接觸過,就相信這篇文章,除非你因自己覺知共鳴而相信時,就去依信力行吧!(——x o)』
(如果你產生共鳴,心生歡喜,不妨花少少力,分享出去,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吧!)

0 留言:

訂閱:使用E-Mail 訂閱全站

謝謝您的閱讀,祝您圓滿豐盛~

廣告看版